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资政殿学士太子少保致仕赠太子少师章简元公墓志铭 北宋 · 王安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王魏公集》卷八
元丰六年七月十二日庚辰资政殿学士太子少保致仕、上柱国魏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八百户、食实封一千户元公讳绛字厚之,薨于苏州衮绣坊之私第,年七十六。
讣闻,天子震悼,辍视朝一日,赠太子少师谥曰章简,录其子孙四人。
八月二十九日丙申葬于杭州百丈凤凰山之原。
公举天圣二年进士知礼部贡举翰林刘公筠奇其文,擢寘高等。
入试崇政,误用韵,犹赐同学究出身,补楚州淮阴县主簿
淮南旱蝗,部使者风郡邑毋得蠲赋,公按行以实免,于是独淮阴人得不殍。
再擢进士第,调江宁府观察推官
岁饥,境内流庸充斥,官为作饘粥发廪庾,公悉意循拊,谷价卒不能增,全活者数十万,至它旁近郡之民皆赖之。
摄治江宁、上元两邑,破奸摘隐,吏不能欺,民大化服。
县民王氏豪横,吞夺民田。
诱掠人奴婢,有欲告者,或𢦤杀以灭口,乡人至号为王豹
公擒捕掠治,卒伏法。
钟山民介居南北,被酒相殴击于道。
既归,明日有盗刖其足者,其妻呼邻里,皆意斗者之所为也。
捕至,公语其妻曰:「汝可去,盗已服矣」。
阴使吏随其后,果有浮图迎笑窃语相贺,公既絷浮图庑下,召妻一问伏奸。
众问公曰:「何以得之」?
曰:「吾视其妻哭不哀,泣不下。
又与伤者共床,而血不濡其裾」。
然后皆欢曰:「公神明也」。
范文正公仲淹安抚江南李康靖公居谷知军府事,交章称荐,召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吉州永新县
世指以为难,讼诉日数百,公听断如流,至邻邑争不平者诣公决焉。
大姓周整少孤,里人龙聿诱以蒱博,以奸胜上腴田万亩,因胁取其质剂。
整母诉于县,又诉于州、于转运使,至挝登闻鼓,皆不能自白。
公取案牍一阅而察其奸,田卒还周氏,一县骇服。
用举者知通州静海县,江淮制置使言私贩盐至二十斤以上请坐徒徙,公曰:「海旁之民,卤斥不毛,恃盐以生」。
自是,非群贩者止笞罚纵去,众赖以安。
尝奏审官五事,从其议,除江南西路转运判官,请得知台州
大水昏垫之馀,公出库钱就民作室数千区,许人自占,与之期三岁偿所费,于是流亡皆复业。
又甓其城,因门为堤,以禦暴涨,至今为利。
权三司度支判官,会甘陵罢兵,河北饥,经费外卒办于县者尤多,公调度折衷而人不知劳。
出为江南西路转运使,请除籍丁之法以便民,从之。
侬智高反,婴广州城甚急,宿军邕州,岁漕又不足。
上以为直集贤院,就充广南东路转运使,乘遽至部。
建濒江水砦数十以待逋寇,缮治十五城,器械楼堞一皆完给,而军食以有馀,用功迁尚书工部郎中判三司盐铁勾院
又除两浙转运使,赐三品服,改河北转运使
召充三司盐铁副使,拜天章阁待制,知福州
英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又迁给事中、知应天府西京留守司,又徙河北都转运使
奏事殿中,英宗顾问甚久,谓公曰:「罕有如待制忠者,朕弗忘也」。
今上嗣位,迁尚书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知广州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
又知越州,知荆南府,皆兼本路兵马钤辖
郓州京东西路安抚使,未至部,召为翰林学士侍读知开封府
已而兼翰林侍读学士提举在京诸司库务,拜三司使
三司火灾,落侍读学士
未几复职,充群牧使,拜参知政事
后三岁七十,数上章乞骸骨,上遣中贵人封还所上章。
面请者又六七,上遽曰:「闻卿子耆宁孝谨好学,使校书崇文,且留二期」。
公恐惧俯伏,请避贤者路,固不受命,上慰谕久之。
公归,语亲友曰:「上恩如是,吾不知税驾所矣」。
太学生虞蕃上书讼博士受赇不法,逮系诸生
公族人伯虎太学生,得教谕小学逾半岁,公弗知也。
御史府执耆宁下吏,耆宁素羸疾,自幼事公未尝跬步离膝下。
公大骇愕,即上章愿纳平生职禄,乞许耆宁即讯于外,如事连臣,不敢计是非,一皆引伏。
上诏谕再三,许如奏,而御史格诏,夜立耆宁庭中,遣使蹴迫伏辜。
又谓公使学官孙谔祭酒,录伯虎以为教谕
已而,御史至府第薄责公,公不复省视,即取牍书审如所劾。
其后狱辞成,则曰伯虎之得小学,即尝白公,而耆宁乃至逮捕前数日始因伯虎语乃知尔。
是岂公素不使子知之乎?
与公非有旧,公肯私谒耶?
人或惎公自伸,公曰:「吾为大臣也,已尝自陈,不敢不尽,胡乃自负其言?
内无愧耳,又何辩焉」?
出知亳州,陛辞日召对,上迎谓曰:「卿行事朕所自知,一岁即召卿也」。
又欲更以许州,公顿首谢:「臣罪大,陛下贳死为幸,安敢择郡?
使臣得小州如颍足矣」。
上许之,赐坐,使服金带如旧,慰劳备厚。
明年,以资政殿学士青州,并京东东路安抚使
过都,朝谒问恤继至,留提举中太一宫兼集禧观
自颍还朝,未踰年乞归老,前后累章十数。
上谓公志力未衰,尚宜在左右,公恳辞曰:「臣老矣,虽衔恩欲彊自勉,馀年无几。
至于癃薾失职而去,为终身羞,幸陛下保全其终始」。
因移疾弥月,上数命中使至第存拊,公力疾入谒,曰:「臣疾惫子羸,诚恐一旦先朝露,则遗骸不得以近先人之邱墓矣」。
上恻然,犹不得请,曰:「朕为卿办治,虽百子何以加」?
公每造朝,诏勿多拜,车驾游幸,听免扈从。
迩英进讲,亟召公,公至,涕泣避位,上敦谕再三乃就席。
又上章面倾悃愊,遂以太子少保致仕。
公由著作积十二迁至侍郎,会更官制,乃除正议大夫
尝判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纠察在京刑狱判昭文馆宗正寺修玉牒官、权判尚书都省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同译经文都大提举三馆秘阁,践历华要,所至称治,遂登丞弼
晚以东宫师保就第,始终荣名,士大夫知与不知,咸称慕焉。
公幼敏,五岁已能赋诗,经史过目辄诵。
九岁,知荆州孙冕试以三题,荐于朝,贫不能行。
及长,博识彊记,长于议论,落笔为文,醇雅深茂,属辞比事,钩引贯穿,为一时推重。
翰林,诰命一出,天下莫不倾想鼓动,上每叹曰:「卿文词高妙,近世罕比,足为朝廷光采」。
及在中书,蕃戎书诏多出公手。
景灵宫诸殿成,莫夜传诏俾公草上梁文,迟明以进,都下传写,以后得愧。
有文集四十卷。
既以文学知名,至于临政,尤善为方略得事情,吏淮阴江宁已有能称,及治闽、广、开封,不略细故,秋毫委曲,务尽其实而平反之。
有《谳狱集》五十五事,为十三卷,传于家。
天性孝友,直谅岂弟,待后进不为边幅。
每以砥砺名节、敦尚风义为先。
唐国有疾,公请命于天,誓以身代,神示其象,唐国亟愈。
及后丁内艰,倚庐三年,哀毁骨立。
公以布衣起家,兄弟六人与其孙、子皆无仕者,公既贵,悉以荫补官,犹月给俸钱购市良田,使之充羡,不为分毫计惜。
推贤与善,惟日不足,荐士千数,后多知名,至辅弼侍从者甚众,卒无一人累己。
与人交际,务出忠信,或用此以为赚,公弗之回也。
及预政,尽忠无私,将顺谏救,慎重不泄,虽耆宁莫得闻省中语。
议上前,惟正之从,不为茍且。
及得谢,上谓公曰:「卿自与政,中立不倚,比有忮害卿者,事往矣,不复道也」。
公谢曰:「臣不肖,待罪近司,无所裨补,陛下含容不诛,其退分也,尚敢以片辞校枉直哉」!
上悯然久之曰:「卿可营居京师,朕资卿金币,且便耆宁仕进」。
公皇恐逊避,曰:「臣有田庐在吴,归可售,即筑室都城,得望属车之尘幸矣,何冀赐耶」?
行次近郊,上遣近侍赐金千两,诏曰:「无事早还京师」。
公既至吴,二子分直洞霄、鸿庆宫,图书盈前,琴瑟在御,扁舟篮舆,湖山自适。
踰年,手奏:「臣垂老多病,朝夕先墓,不克奉诏」。
其辞皆感恋恩遇之语。
既薨,上得公遗奏涕泣,因出示执政曰:「此必元某之文也」。
遽命内珰远拊其孤,馈金百镒,诏其家集平生文章上之。
元氏系出于危,危出姬,后封于新,历秦、汉、晋、唐皆有仕者。
五代时全讽起建昌,为抚州刺史,其仲子倡任信州刺史,为公之曾祖。
淮南杨渥战北,信州吴越钱武肃王,因自易元姓。
德昭,官至尚书左仆射侍中封晋国公谥正宣,为公之祖。
生九子,皆以父任至显官,独幼子守文举咸平进士擢第,官至大理寺丞,为公之考。
公既贵,赠曾祖太子太保,曾祖妣徐氏郜国、黎氏莒国,并太夫人。
太师,祖妣朱氏崇国、姜氏申国,并太夫人。
考太师中书令六年郊祀,更赠开府仪同三司追封崇国公
妣钱氏燕国、裴氏唐国,并太夫人。
始娶太原王氏,越郡夫人
继娶蜀郡氏,魏郡夫人
子耆宁馆阁校勘,有至行,好学能文,上所褒者。
耆弼承奉郎
女长适尚书司封郎中李平一仁和县
次蚤卒。
延祖、似之,皆早卒,幼曰绍京。
铭曰:
允矣元公,博闻敏识。
奋躬逢辰,显大翕赩。
挟词决科,爰初童羁。
居官出使,名发声驰。
遂参侍从,德严望尊。
于闽于广,维屏维
乃登翰林,乃尹帝畿。
文国之华,政也吏师。
帝谓公曰,往哉弼予。
易直端亮,一其终初。
公拜稽首,敢有不共。
弗冯弗回,惟正之从。
御史折狱,公不汝违。
期年还公,上所自知。
辞荣遗宠,章十数。
褒嘉问赍,卒老于吴。
天不憖遗,衋伤殄瘁。
令问曷归,传史在谥。
贻谋子孙,忠厚孝恭
播美邦家,茂实显庸。
卜吉,兆此新阡。
铭以昭之,于千万年。
太祖皇帝谥册文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 北宋 · 向敏中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二七(第二册第一六二五页)、《太常因革礼》卷九○、《宋大诏令集》卷一四○
臣闻辟大统者,功侔于苍昊;
建皇极者,德被于黎元。
膺历数以在躬,固天人之合契。
若乃廓九围而底定,恢亿载以熙隆。
长发其祥,贻谋于永世
有秩斯祐,储庆于后昆。
礼莫大于易名,孝莫大于追远。
率循令范,丕显鸿休。
伏惟太祖启运立极英武圣文神德玄功大孝皇帝,凝命有孚,惟睿作圣。
成汤烈烈之武,布周文赫赫之明。
天授宝图,运兴淳耀,登闳大业,震叠皇棱。
总八极以居尊,乘六龙以行健。
平夷多垒,康靖群生;
混一车书,敉宁区夏。
复三古之宪度,革五代之荒屯。
至化淳元,英声载路。
垂无疆之茂烈,固累盛之鸿基。
臣猥以眇躬,钦承圣绪,获钟亨会,允洽和平。
祗受元符,诞昭灵贶。
繇是升中乔岳,报本汾脽。
既盛哲之章明,仰仙游之临塈。
侍睟容于咫尺,闻景命于希微。
斯盖穹厚之降祥,宗祏之垂裕。
真祖之德,爰奉尊称;
而列圣之灵,载崇丕号。
于以述宣景铄,对越威神。
节惠之文,导永怀之感。
谨奉玉册、玉宝,加上尊谥曰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恭惟昭升盛礼,允鉴至诚,诞庆徽章,永惟纯嘏。
守臣题名记熙宁元年 北宋 · 何延世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三五
旧《记》,唐刺史题名始在牙城南隅敌楼之上,僖、昭播荡,诸夏分裂,惟是荒徼,隔为伪俗,王官不至,《记》亦随失。
宋咸平中将作监丞、加军州事邱君颖能得旧《记》于士民之家,比次前后,继以本朝开宝已还从政于斯者,咸列之如石,而唐刺史迁代年月已不得其详也。
尔后更承,传记不废。
皇祐改元太子中舍王君梦锡涖州之日,惮刊刻之烦,揭诸漆板,石《记》遂屏为闲物,后人砻错以给他用。
予至而惜焉,因复勒以坚賨,仍系废置之由,以谂来者。
噫,唐肇武德光化己未,刺连者凡九十一人,惟王晙位至将相,功业殊卓;
刘禹锡以诗名重当时;
蒋防、武兴宗有声称乎别《记》,馀则蔑然无所闻焉。
既而豪孽潜据,来者不足比数,此用绝书。
开宝二年始暨朝廷正朔,迨熙宁戊申,又九十九年,假守者四十五人,惟李公若谷参大政,馀皆不至显列,求如禹锡、防、兴宗之名称又鲜矣。
呜呼!
材之难得如是哉!
岂时不喜吏功,虽有良吏,而人不称数耶?
抑君子之政无游声,无诡饰,渊蒙静默而世莫能知耶?
不然,何以百年间屈指可道者惟二三子焉?
予于因不能无嗟悒也已。
熙宁何延世记。
按:同治《连州志》卷一○,同治九年刻本。
其一 北宋 · 黄鉴
 押尤韵
游鱼波上游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引《李康靖闻见录》 《诗话总龟》卷二:黄鉴学士七岁而不言,其祖爱之,每遇景物必道其名,达其理,以指教之。后携行河上,其祖曰“水马池中走”,云云。)
赏导洛入总事效力官吏御批元丰二年八月戊申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八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九
洛水入汴及治堤捍河,悉有成绩,可令宋用臣、范子渊具总事效力官吏第赏。
滑州 北宋 · 李淑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滑守如今是世官,阿戎出守自金銮。
郡人莫讶留题别,孙息期同住此看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 《青箱杂记》:李复圭三世皆知滑州天圣中其祖康靖公若谷知,庆历中其父邯郸公淑又知,及后八年,复圭又知。前此邯郸公尝迎侍康靖,题诗于州廨云云。)
乞班位在父下奏景祐四年十二月 北宋 · 李淑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七、《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一六(第二册第一八七九页)
尚书工部侍郎若谷,见任枢密直学士
臣联升近职,寔为荣遇。
制朝辨位,虽不敢逾,因严训恭,思有以避。
欲望特降指挥閤门,遇有父子趋班,听立父下,庶以著定之际,无爽亲尊之规。
并州新修庙学记至和元年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四、《安阳集》卷二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一六、《永乐大典》卷三五八五、《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三○四、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一、乾隆《太原府志》卷五五、道光《阳曲县志》卷一五上、光绪《山西通志》卷五四、九四 创作地点:山西省太原市
三才各有主。
四时大运主乎天,万物大生主乎地,人伦大化主于夫子。
曰:于道何主?
曰:主其中者也。
然天地之主,或不能常焉;
而吾夫子之主,虽终天地而不变也。
凡为人君、为人臣、为人子者,能勉而及吾夫子之主,则其国治焉,其家保焉,其身安焉。
虽天地之主有时而戾,固无预乎吾之所及。
然则人之道孰先乎吾主哉!
有天下国家者,可不知其本乎?
先儒称夫子者多矣,独杜牧之谓自古称夫子之德,莫如孟子
称夫子之尊,莫如韩吏部
盖言尧、舜莫贤其德,而社稷莫偕其尊。
诚哉!
后之学者虽欲极言而增大之,又孰加焉。
唯郡县守长得施其教者,能兴学以恢其德,崇庙以称其尊,斯可以达其本者也。
太平兴国四年太宗皇帝平伪刘,一天下,坏太原故城,徙州榆次
又三年,复迁于唐明。
当时经始者,乘用武之后,虑弗及远,不知并据都会,异日为一道之本,凡城隍官府,门户衢陌之制,一从茍简,不中程度。
视夫子之庙,尤为不急,置城之东南隅,体陋而削,仅有祠所。
景祐中康靖李公若谷首即庙建学,得赐田赡学徒,而人始乐教。
庆历初文烈明公镐建礼堂于夫子之殿北,而讲始有容。
然皆因仍故基,地偪隘。
其后生员寖广,至圬东西序所图诸弟子室而处之。
二时释奠,三献从祀,官与学生执事者,不能遍列于庭,半立庙门之外。
皇祐五年春,某忝被州寄,受署来谒,知于礼之渎,而未遑改作,始奏隰州司户参军牛景充教授,以专学职。
明年秋,大穰,民安事简。
于是驰使东鲁,得仙源庙图像冠服之实,买民庙北地,命崇仪使、并代州管内兵马钤辖张僎,右侍禁兵马监押王守恩,集工视役,彻其旧而一新之。
然后广殿耽然而雄,睟容俨然而尊。
颜氏以降诸弟子,孟氏以降诸大儒,或像而侍,或图而列,次序于堂庑之间,焕然大备。
复徙庙东州兵之居以置学,南书楼,北讲堂,东西斋舍,庙学异门。
又设射侯于庙学之间,以备男子之习。
至于起居饮食之事,必严其所,俾称是焉。
自始事底讫功,凡度材治基,逮涂茨丹雘之细,一须官用,无及民者。
夫庙学之新,其于为治之道,窃有志达其本者,而诸生其达学之本乎!
今饰公斋,萃公书,洁公食,日授经,月课文。
昧其教者茍曰:此欲吾艺之精,取进士科,富且贵而已。
噫!
如是,则吾学乃教人窃禄之地,非有望于诸生也。
夫精艺而求仕,末也;
得仕而行道,本也。
然不由其末,则不得施其本。
故由末而仕,其末不可用而本或不存焉,非窃禄何哉?
且晋之俗,陶唐氏之俗也;
吾夫子之道,二帝三王之道也。
岂习俗之易,而习道之难哉!
盖习俗易者,其法传;
习道难者,其学废。
今学兴矣,处吾学者,其务外勤于艺,而内志于道,一旦由兹而仕也,则思以其道为陶唐氏之臣,心陶唐乎其君,心陶唐乎其民。
能如是,吾始谓之达其本。
至和元年月日记。
范忠献公雍神道碑治平二年 北宋 · 范镇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二、《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二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一○
资政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赠太子太傅忠献范公既没之十九年,其子宗贤始以公之行状与故范文正公所为铭文求文于镇,以为碑。
景祐中,公将赴洛阳,镇适受命为新安主簿,一见于京师,其后不与公接,独得其平生行己大略于士大夫之传,以为公天资忠孝,笃善好学,通敏有筹略,以是起县主簿枢密副使历事二帝,皆知其贤,而公亦以此屡用。
公几于先事,建言朝廷,欲奋厉有所立,故常得位志行,而卒不克。
其在延州,所以守禦应敌者未有遗策,而大将刘平、石元孙败于外,城几不守,而公亦坐是左迁。
故君子以为公之所欲为者甚壮,而上亦非不用公,遭时不幸,故止于此。
然刘、石之败,非公,延州不守。
而公之去延州也,范文正公承其后,得公之事为详。
及公之没,而志其墓,则推其功为能全延州以捍关中者,其于不幸之中,犹能有立如此。
此镇所闻于人者,而考之于其行状、墓铭,又得其世次出入始终之详。
公讳字伯纯,其先太原人
皇考讳仁恕,事后唐为校书郎
从孟氏辟于并门,卒与俱入蜀,遂相之。
以老,授太子太保,终于家。
及公之贵,累赠太保
王考讳从龟,事蜀为刑部侍郎,入朝终于左屯卫大将军,累赠太傅
考讳德隆,以太傅荫为供奉官,累赠太师中书令
妣韩氏,封安康郡太夫人追封京兆郡
生三子,公最少。
十岁而孤,夫人质衣为资,使公就学。
公幼而警悟,咸平三年,举进士,释褐补洛阳主簿,再调钱塘,改筠州从事
秩满,除大理寺丞、知建州崇安县。
殿中丞,知端州
还朝,献所著文二十卷,进太常博士
初,公为洛阳主簿,张公咏过洛,闻其所为,贤之,书公姓名屏风,遇人辄以识否为问。
至是张公镇淮阳,即引公为倅。
未行,会寇莱公出守洛阳,奏公为留守通判,诏从莱公辟。
二公于天下士少所推与,而争欲得公为僚,朝廷以此知公可用。
寻召判三司开拆司,改尚书屯田员外郎
天禧中,河决滑台,齐鲁皆被其害。
朝廷发兵万人塞之,不给,则命调发丁夫,邑官校督役严甚,山东骚然。
上患之,使宰相三司使择可行者,皆以公为能,诏除京东转运副使
公至,以为民愁无聊,今急之,愈怨,作愈不力,不如一宽之,与民缓期。
民皆奋曰:「公长者,无敢后」。
先期而河堤成。
即拜度支员外郎河北转运使
旧制,以重估募民入粟于边,而县官常苦其费。
公视德、博间民有馀谷,乃歛诸州缗钱,以平价就籴,而官自漕致于边,至今以为便。
是时,陕西边食不足,农民皆远输塞上,朝廷以为忧,徙公转运本路。
公建议以池盐募民入粟于边,而农得以休。
兵部员外郎,召拜户部副使,寻改度支副使
未几,拜工部郎中天章阁待制,充陕西都转运使
逾年,召还,提举京百司。
会环、原州属羌叛,寇边,遣公安抚。
公亲见其酋长,谕以逆顺利害,即皆首服,愿守约束如旧。
还拜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以奉使契丹
还,加龙图阁直学士
公为三司使,号称职,上知其才,擢拜枢密副使
岁馀,丁太夫人忧,诏以给事中起复视事。
籍田礼毕,迁礼部侍郎
时玉清昭应宫灾,宫之西北隅有数小殿存者,章献太后有意修复,两府廉封,太后悲泣久之,曰:「幸有存者」。
公揣知其意,即抗言:「先帝朝以此空府库,今一夕为灰烬,天意可见。
如幸其存而复兴,民将不堪。
臣以为存不如亡」。
群公皆助之。
太后意解,曰:「不复劳人矣」!
上说,翌日诏谕中外。
明道二年,以户部侍郎陕州
逾月,改京兆府
是岁,诸道旱蝗疾疫,关中尤甚。
公自减廪食,以为民先
富人皆争出财助官贷,活数万人。
躬自抚视,至染疾不悔。
移镇河阳
公既屡受任陕西,出入边徼,知元昊且反,而朝廷未有以待者,遂自河阳上书陈边事,得召见,献策六。
吏部侍郎资政殿学士,出守西京
既而元昊果反,天子思其言,即拜振武军节度使、知延州
公以为延州西夏咽喉,而戍兵寡弱,若贼并兵急攻,延州不守,则关辅举危,非厚集兵以待之不可,乃累上章乞师。
朝廷不甚以为意。
一旦元昊引兵十馀万破李士彬等,径至城下。
大将石元孙领兵出境上,守者才数百人,老幼皆登城,公以身先之。
贼围愈急,使召统帅刘平庆州
领军来援,合元孙兵,与贼夜战。
王师不利,二帅陷没,城中大恐。
公慨然曰:「我死国足矣,民何罪」!
于州南嘉岭山之神。
会暮,大雪,贼暴露不能军,乃引去,城卒以完。
朝廷闻之,封其神灵显公。
然公卒以是左迁户部侍郎、知安州
吏民相率守阙讼公无罪,天子亦知之,故一岁间,起公至吏部侍郎、知河中府
未行,改京兆府,且许朝觐。
资政殿学士,兼四路粮草。
至镇岁馀,以边食足而民不劳,加尚书左丞,进大学士,复守西京
有盗起襄、邓间,流及汝、洛,朝廷以属公。
公命讨,且降之,尽获。
是岁,许、汝大蝗,独不入境。
守洛三年,拜礼部尚书
庆历六年正月丁亥,以疾薨于位,享年六十有八。
上为废朝,赠赙加等。
其年三月丙申,葬于洛阳金谷乡宣武里之先原。
公初娶魏氏,追封钜鹿郡夫人
再娶臧氏,始封遂宁郡夫人改封仁寿郡
子六人。
长曰宗杰,尚书兵部员外郎直史馆陕西转运使、三路制置解盐使,先公一年而亡。
次曰宗良、宗衍,并守将作监主簿
宗古,未仕,皆早亡;
曰宗师、宗贤,并为大理寺丞
女七人,其三人亡,次适眉州防禦使高继宣,次适光禄寺丞吴安度,次适尚书屯田员外郎唐諲,次适屯田员外郎韩绎
孙八人:宗本尚书虞部员外郎
子开国子博士
子明,尚书虞部员外郎
子仪太子右赞善大夫
子谅大理寺丞
子奇光禄寺丞
子渊大理评事
子正,未仕。
公性笃学,至老且贵不废。
有集五十卷。
其在枢府,尝绘尚书四代图以进。
所尝荐举者后皆至公卿,世以为知人。
大将狄青初为散直,隶麾下,坐法当斩,公贷之,卒为名将。
平居无事,常欲为久远计,尤恶轻作茍止。
陕西休兵,议者皆以兵冗宜汰,而行之不以渐。
公知人心不厌,密疏,以为急而用之,缓而弃之,后无以复用人,乃止。
及病且革,闻朝廷有事于田狩,犹拜疏不已。
凡四任洛阳,始为邑佐,构亭于县南,父老思之,名曰「范亭」云。
铭曰:
嗟我范公,其先太原
从主于蜀,崎岖艰难。
遭时不祥,再世不显。
集为我公,硕大光明。
初仕于洛,有骏厥声。
时之望人,惟寇与张。
公之所从,为彼得丧。
用公京东,东人以纾。
用公河朔,边廪告馀。
公在关中,帝不西顾。
化盐为粮,农不释亩。
公还京师,羌叛于西。
公出西抚,羌拜其马。
召还三司,屡试有成。
公在枢府庆历六年
自陕徙,复临河阳
羌饱必叛,以诏天子。
公言卒效,寄以西鄙。
二帅殒颠,城赖公全。
公斥不诉,民为号冤。
天子知之,旋踵用公。
继守三镇,有光于终。
天锡之报,子孙满前。
以没元身,克多历年。
呜呼贤哉!
都官员外郎胥君墓志铭治平三年八月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六七、《元丰类稿》卷四三、《曾文定公集》卷一三、《南丰曾先生文粹》卷一○、《文章辨体汇选》卷七一○、《八代文钞》第三二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君姓胥氏,讳元衡字平叔长沙人
皇考讳某。
王考讳某。
考讳某。
王考赠尚书工部郎中
考为翰林学士尚书工部郎中,赠尚书吏部侍郎
君少以荫为将作监主簿,六迁为殿中丞,赐绯鱼袋。
锁厅应进士举,得出身。
又三迁为尚书都官员外郎,历监在京染院内衣库皮角库佥书河南府判官公事,通判湖州,又通判海州
治平三年四月壬寅以疾卒于泗州
其年八月庚寅葬于许州阳翟县三封原翰林君之茔。
君初娶李氏,太子少傅若谷之女。
再娶韩氏,封成安县君尚书刑部员外郎知制诰综之女。
子男二人,曰茂谌太庙室长,次尚幼。
女二人,长早夭。
君少孤,能自奋厉,力学问,工为文章。
又谨畏洁廉,慕善而不自放。
居官虽小,法未尝不慎,而不为察察,于人有所能容。
其大意如此。
故所至,士大夫爱其修,而百姓归其恕。
其在染院二库,虽尚少,已有能名。
及为通判判官,而能益显。
盖所试者大,将岂可胜数哉?
始,大臣荐其文章,宜在馆阁
近臣又荐其修洁,宜任御史
朝廷方向用之,以为江西转运判官
命始下,而君盖已死矣,死时年三十有九。
闻其丧者,识与不识皆哀之。
天圣之间翰林君方处显,好收奖天下之士,而名能知人。
士之出于其时,有盛名于天下者,多翰林君发之。
及其后,君既壮大,所与游士大夫,亦皆一时之隽。
然自天圣至于今才四十年,翰林君之门下士多至大官,富贵尊宠。
君所与游士大夫亦多重于时。
翰林君弃宾客已久,君又蚤世。
翰林君之夫人、建康郡太君刁氏年七十,与君之孥羁旅于闾巷。
君之丧,合众人之赙,乃克葬。
其盛衰之际如此,固所谓命者非邪?
君之葬,秘阁校理裴煜茂谌之疏来请铭。
予与君皆嘉祐二年进士,故不得辞。
铭曰:
维艰而勚,以敏其继。
维平而畏,以笃其乂。
考已无违,在人有赐。
我志之良,孰曰非遂?
我材之尤,谁曰非试?
不申其期,不扩其施。
有命则然,其又何悲?
尚告后世,知者之辞。
先考益州府君行状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九五、《公是集》卷五一、《江右文钞》卷一
公讳某,字某,世居江南之临江,而望彭城
曾祖某,祖某,避五代乱,皆隐居不出。
考讳某,入朝廷,仕至工部员外郎
没,因葬京师
累赠礼部尚书,国史自有传。
公于尚书为中子,生十三岁则丁尚书忧,哭泣毁慕,过于成人。
及虽免丧,哀至则恸哭,闻者皆感动。
太夫人陈氏尤怜之,常曰:「此儿能不忘其父,吾可无忧」。
读书学问,未尝烦教督,又自约敕,不轻与人往还,不多言笑。
祥符初,以进士及第,年二十四。
尚书薨,公兄弟皆幼,惟伯兄以延赏就仕,其馀未有立者。
公首自奋,用文学成名,不失世守。
福州连江县尉,职典盗贼、刑狱,所发擿纵舍,穷极情伪,未尝小愧于心。
民有邻里争田者,讼之历十馀岁不决,即举其事属公,公立辨其奸,吏大惊,以为神。
其后公替归,所讼得田者私候公于建州,屏人请曰:「闻公北还,某有善香数斤,愿以为寿」。
发视之,白金也。
公笑不取,曰:「吾岂以公事祈报私耶」?
命之去。
睦州清溪主簿
民至今传以为,自清溪入宋,朝吏廉洁爱民者,未有如公。
宣州南陵
是时李阶知州事,朱正辞贰之。
两人皆精悍,负其材能,于吏事刻深,待属县多易,属县亦惮之,奔走趋向,不敢不如意。
及公至,以法令从事,符下不便者,按其故辨之,不为少屈。
两人初忿,后无如之何。
数自绌所见,遂更为相知,荐公于朝。
尝权绩溪绩溪在深山中,民好讼多事,而无学者。
公患之,为立小学,请师于旁县。
及公去,有读书者。
其后有举进士者。
庆历中,有登第者,与某同年,具自道如此云。
大理寺丞,知婺州金华县。
县治城中民以织作为生,号称衣被天下,故尤富。
是时禁网尚阔,守丞至者,不甚以廉自持,吏民有所请求,辄移县改章易辞以为俗。
公一一绝之。
善善恶恶,贫弱者得职。
胡则太常少卿丁忧杭州,其乡人所亲有犯法者,公持之。
则欲为之请,自杭州来见公。
既见,但叙平生,卒不敢言而去。
乾兴初,上即位,改太子中舍,移梓州中江县
岁调民数千治堤,县前多不如实。
公较之,省其工半,而筑作精坚倍他岁。
李若谷梓州,条公所行事下他县,使为法。
中江通判泸州,百姓相率画公像于浮图舍,对之号泣,如失慈母。
泸州在西南徼上,与戎夷接境,自前世以武人为守,茍置勇力,不习吏事,听讼决狱,不得其情,故盗贼时时乱边。
天子忧之,议增置通判,使转运使上其人。
任布转运使,以公治中江之状闻,故公得之。
公在泸州,始尽去旧弊,峻其防禁,事事有守,吏不得因缘为欺,蛮夷亦无由与吏为怨,百姓便之。
其后皆遵用以为故事。
自未置通判,郡不能数岁无兵,及置通判,公首为之兴事创法,究其利害,遂以安宁至今。
王蒙正以财雄巴蜀,而与庄献太后有连,自请占盐井利,每岁倍输。
事下转运使转运使不敢抗,因以属州。
蒙正多赍金帛,挟太后指以请。
公不肯,曰:「井盐非王氏之旧,欲夺贫民以厚豪族,虽岁加数倍之输,于朝廷犹秋毫耳,而贫民必有失业者,非王政也」。
事遂止。
殿中丞通判常州
国子博士、知高邮军
高邮,故扬州太祖时置军。
自社稷、孔子庙、城郭、门户、仓廪、邮亭,因循不中仪制,历六七十年。
公补旧造新,大小皆缮修,一瓦之用,不以劳民,而事毕立。
王琪叙其语,刻之石,赐五品衣、鱼。
明道元年江淮大旱,蝗虫起,扬、楚间尤甚。
公悉心抚辑,使富人出以分贫乏,然犹有群辈持仗为盗者,捕得皆当死,公哀其情无他,悉笞遣之,前后数十百人。
益募壮健为兵。
或曰:「大旱,来岁未可知,仓廪且不足,多此冗食何为」?
转运使亦以为言。
公曰:「凡人有七尺之形者,必不忍坐俟死,急则起为盗贼耳,胜、广亦是也。
足其口腹,可以消其邪心,何爱于仓廪」?
因奏言:「州郡无兵,荒俭之后,易启盗贼心。
宜稍增屯防,以俟岁定」。
朝廷从之。
扬、楚、庐、寿诸要处,皆益兵。
是岁米一斗数百钱,然盗贼终不敢发。
还朝,转虞部员外郎,又转比部,知润州
前守三四公,死徙相继,狱讼或数岁不决,帐籍当上尚书者,吏稽缓,亦往往出岁,因恣为欺谩。
公下车数日间,旧讼尽决平之,帐籍尽条正之
转运使王夷简上状,于是复置诸路提点刑狱,就除公福建路
福建三年,察大冤滥,除盗贼,举故事而已,不轻出教令。
奏贬知泉州苏寿通判张太冲,以鞫狱入人死。
属部莫不耸动。
司勋员外郎,入朝。
御史中丞考天下提点刑狱,课为第一,拜开封府判官
公既明习法令,通达政事,每进见,有所请谳平处,上常以为是。
宝元初,除荆湖北路转运使
将行,对于紫宸殿,语移数刻,上喜曰:「卿去勉之,不久当召卿」。
赐紫章服。
丁太夫人忧,解官。
时张诘为河南渑池,鞫狱故不实,流岭南
诘者,公福建时部吏,公尝荐之,故公亦坐免。
服除,寄居毗陵
丞相杜公衍参知政事李公若谷、参知政事范公仲淹皆奏言:「西边未宁,宜进用材干通敏之士。
刘某者,不当在散地」。
由是复召为比部员外郎、知涟水军
作大浦闸,通淮潮城中,以便往来。
诏书褒美,苏舜钦刻石记之。
庆历三年,议大汰诸路转运使老耄疲懦者,以隽贤代之,加按察之号。
公复为湖北转运按察使。
是时陕西路元昊、广西路宜蛮、湖南路山猺、夔峡路施蛮皆扰乱,朝廷方患之。
下溪州诸彭亦相扇应和,推明誓石柱,扬言为变,诸寨颇有告者。
诏事问公,公对以谓终不能为变,可无所忧。
辰州太守又奏:诸彭诱汉人亡命者为心腹,私置掾从事,移书故不逊,郡使人往,辄侮慢玩辱,请加兵讨灭。
诏书又以问公,公曰:「蛮中贫薄,所以不轻犯约束,以生生之具皆仰于汉也,是汉已制其命矣。
蛮夷往来入汉,必道辰溪落写,水势漂激,可下不可上,故臣度其必不敢为变。
今缘语言意气小不足,欲轻动大兵,疲曳士卒于篁竹草莽之间,如令敌各惊逃,保据悬险,淹费日月,事未可究。
且中国礼义为治,尚犹有怨恨争讼,加于刑狱,况恋夷本与人异,不足深诛。
前世待蛮夷,取羁縻,职贡不绝而已。
臣前较辰州土丁,无虑三万馀,皆伉健可用。
益积粟,支二年,器械兵甲皆缮完,足以坐待其变,无为反入其巢穴以侥倖也。
比来诸处用兵,小胜辄赏,或诈增首级,亦超拜官,故边臣争欲造事邀功,甚不可听」。
奏入,诏书并下辰、鼎、澧三长郡吏兵事禀公,毋得妄动。
蛮亦终不敢失贡职。
鄂州官市,岁五百馀万斤,三司计积年羡馀,奏请增买一百万三千馀斤。
公曰:「鄂州多,故民不聊生。
今已不能减,又奈何增之」?
引利害固争,上许宽一年。
公曰:「事可行,不必宽一年。
事不可行,虽宽十年,犹之不可也」。
奏益坚,为三司所抑。
及替还,见上面奏,竟免之。
初置按察使,岁竟奏簿,分别贤不肖所宜,以备黜陟取舍,朝议欲自此致太平。
使者知指所称进纠駮,人人为品题,或过直失实,务以称上意。
执政其章,十用二三,以冤自讼者纷然。
公独言:「知人,尧、孔所难。
能以一言知之,固尤难。
荆州十二部,吏员大小四百馀,臣以秋到职,奏簿,此理不可信,非诬则愚,臣不敢也。
吏材过人、效显然者,立奏用。
其顽顿嗜利、不事事者,立举绳,皆毋须时。
至于奏簿,人人品题,其贤不肖能否,必非旬月所能定,愿以为后」。
朝廷亦许之。
公之议论郑重,务大体,不趋时,皆如此。
当是时,荆湖奏贬官吏,比他路为少,而请谳与听罚,必当其罪,终无自讼者。
然公资不忍废人,虽在刺举之职,外方严见绳墨,内实宽裕,耻以察为名。
其发擿贪污,必先下小罪,去之毋居位而已,不去,乃稍正其罚,然疾诈谩不悔过者。
居部虽无势,或亏除不服罪,偃蹇去之远。
虽有势,终不贷。
建宁李康,在事多不法,公先露其擅赋民造船等事,即日移病寻医。
多亲戚有力人居朝,未月馀,就迁长沙
因盛衣服诣府门,上谒陈恩。
公知其意,欲以夸示无忌惮,奏诘其前事,因言:「旧制,寻医者满三年乃复用,所以惩奸伪。
寻医未能月,何以得以为县?
乱旧制,轻百里之任,不可」。
诏书追毁告敕,时康已署事旬日矣。
湖南转运使又奏挟债赴官,使吏民偿债,遂坐废云。
庆历五年,复拜司勋员外郎
六年,判三司度支勾院盐铁判官
三司诸部有所奏辟,辄先白判使,相踵以为俗。
其后判官置奏状而已,或不自知所举为谁。
及公至,三司使有所欲用,以空名状使公署,公知举者姓名,三司使不悦,更令他判官举之。
既而奏上,多非其人。
议者纷然,三司使亦由此罢。
契丹使来,公以太常少卿接伴,遂送之。
还言:「河北州郡,多建请筑城凿河,所役皆数十万工,冀、贝之间尤甚,百姓失业可哀,而吏以此邀赏。
茍不禁止,后将放效,竞事土功,因缘致他变。
宜著令,城非陊顿,不得擅请增广。
河渠非可通漕省大费者,毋议穿凿。
修城浚渠者,虽能省功,亦不加赏。
如此自止矣」。
又言:「澶魏塞河堤,当霜降水落治之是也。
今失其时,春水日生,农事方急,而十馀万人不得缘南亩。
其取土处,去河三十里以上,恐终不能成工;
就能成之,功必不坚,盛夏水涨,乃甫可忧。
不如因水势所欲趋,且稍稍决通之。
两州东西多古河,水自此往,可以少劳而定」。
朝廷以公言,颇黜诸土功,又遣近臣行河。
城犹筑治如故,间一岁,河竟决商胡。
盐铁于三部,米盐烦剧,公处之若无事。
初,金明池楼船坏,将修之,使湖南入楩楠巨材,历二年乃到京师,计其费数百万以上。
中人用事者欲盗取之,指请修内寺,上许焉。
书下三司,公因见言曰:「楼船非楩楠不可用,故令湖南上之,捐费虽多,不得已也。
其馀自宫寝之用,不以劳远人。
今欲辍船以完寺,寺既当完,船亦要修,湖南绝远,费殊未易」。
上曰:「朕本不知此木为楼船用,所费如此,寺与楼船俱未须修也」。
乃止。
太祖作东西水硙,以供禁中,岁久颇废,因不复用。
自御膳所供面,皆市买上之。
所由旁缘侵渔,京城内外以磨硙自给者,皆厌苦之。
公复修两硙,使遵旧职,而禁绝吏奸。
事多若此,不可胜纪。
又以太常少卿使契丹
八年五月,改主客郎中益州路转运使
辞行,因请曰:「人久安,不可不虑其变。
臣闻益州旧输河东陕西京西三路绢布,共一百六十馀万。
自西兵以来,稍增七十九万,事出一切足用而已。
今西鄙幸定,诸增赋反因循为常,臣请尽罢之,无竭民财。
益州岁买中沙十馀万疋,给京师诸军,官估既薄,百姓苦之,以故尤楛恶,不中用,军士得者,人人有言。
宜增实其估,宽民力,止怨乱」。
上皆许。
及到任,遂条奏行之。
人大喜相贺。
其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薨于位,寿六十四。
初至,未能三月,人皆啼号失声。
明年,孤某等奉公丧归京师
公为政,喜兴利除害,无巨细必尽心。
上有赋调,可免免之,或不能免,为设方法,使吏无所轻重。
虽领转运及参度支盐铁事,以财赋为职,犹持此心不变,专以民为本。
事有不可行,虽出上指,或所从来久远,终持之不惮改。
及其施,功效明白,亦终不自矜。
其用刑,威而不烦,故所至必见爱,去必见思。
自初仕至终,四十年终不营产业,馈遗虽故人不受,不与人交利,不谄笑。
尤慎交游,非其人不以虚言相唯阿,不数干贵人之门。
杜、李、范诸公,皆平生相知,每众称道之,然当位亦不用也。
官序留落,后辈多先之,初无芥蒂。
常称:「先君仕太宗朝,居一官终身。
虽其时士大夫乐职恬势亦皆然,故所兴造,功效声实常溢其望。
今士大夫亟迁官,无宿业,此风俗之敝也。
吾岂敢忘先君之守」?
自坐张诘免后,三迁皆以大臣荐论。
及用,称功劳特拜,不复经审官院磨勘,故为司勋前后凡十五年,多所称举。
已显者,今枢密直学士孙沔、天章阁待制杜杞、田瑜,本以属吏进。
其馀在台阁者甚众。
积阶至朝散大夫,勋至护军
夫人临沂县君王氏,屯田郎中尚书右仆射砺女。
夫人初归,家尤贫,能与公协志,上事姑,下收宗族叔妹,无不安悦。
诸娣姒来归者,皆在夫人后,动静施为,视夫人为法,莫不柔顺。
或以母礼拜事,不以先后匹敌亢也。
太夫人少不见,则思之。
太夫人既终,夫人思慕成疾,岁馀亦不起,年五十三,康定元年五月十二日也。
五子:元卿真卿,皆早亡。
大理评事
攽,凤翔府节度推官
放,太庙斋郎
长女嫁广德军判官舜元,早亡。
次嫁御史台主簿张讽
次嫁将作监主簿徐赪。
某等皆同产,惟放及一女五岁晚出云。
葬祔尚书公,夫人同坟。
伏以先君事亲行己,临政治民,事实皆可传。
既愚闇,不能备识,而窀穸逼近,愿因执事,传载于石,以信天下而重无穷。
虽不肖,然执事幸哀而许,是成之终事,而赐以不朽也。
故敢顿颡泣血以请,惟执事哀焉。
谨状。
工部侍郎致仕掌公墓志铭熙宁元年八月1068年8月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许之郾城,有儒学之老曰尚书工部侍郎致仕掌公,讳禹锡字唐卿
起布衣,取进士第
补吏州郡,以外台保任试四才俱优,改大理寺丞
观文殿学士丁文简公荐为侍御史,故相杜正献公荐试学士院、帖馆阁职。
凡仕四十六年,年七十五。
太子宾客贰卿,谢事还里中,居二年而卒。
自结绶讫挂冠,公私未尝有小过失,以寿终乡闾。
君子以为行完而福茂,宜有铭矣。
惟掌氏先出任姓,黄帝之后。
鲁有大夫党氏者,其别祖也。
「党」、「掌」音近,故后世以掌称。
而著者二族:其一居琅邪曰掌同,仕为显官;
一居燉煌曰掌据,前燕时封遂兴侯
琅邪之裔也,世占齐之禹城,曾高以来,未有显者。
皇考讳宣,始以明经起家,官至殿中丞,赠其父讳廷晖大理评事
殿中君既仕,而徙家郾城,因著籍其邑,及公贵,累赠户部尚书
公之始官,历蕲、道二州司理参军,改秩知亳州鹿邑滑州胙城二县,通判安、并二州,知庐州未行,留为御史,出提点河东诸州刑狱公事。
馆阁,以兵部员外郎集贤校理,以刑部郎中迁直集贤院兼崇文检讨
光禄卿,改直秘阁,两为三司度支判官,徙判都凭由理欠司,出省管勾国子监,判司农寺同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公少自刻厉,力学以进取。
既为吏,则益持其操检,故所居以干廉闻。
并州日,故太子太傅李康靖公杜正献公相继为守,为之称誉于朝,由此名益显。
景祐四年冬,并、忻地震,民垫覆而死者什二三,公以朝命案视其处,赙死者而赒生者,人用安辑。
其为御史,论事务大体而略细故。
方是时,元昊反,大议入讨,公疏「历代禦边,周宣薄伐为得、汉武远讨为失」,且言:「为今之画,宜省骑兵,增步卒,以固圉于内,然后诱诸羌籍其众以侵扰于外,不三二年,狂敌之颈可坐而羁系矣」。
明年三月,有黑风昼晦冥之异,公援《洪范传》五沴侵陵之说,以为此应西贼蓄锐必图内侵,望敕守臣先事为备。
未几,贼杀金明羌帅李士彬,覆其族而去。
公请急遣使者持玺书存拊其馀众,其援兵不救者望正军法,以固诸羌之心。
通判延州计用章坐逗挠军事下狱,流岭南,既而经略判官田京、尹洙亦坐参谋失律,降通判
公合诸御史共论其事,以谓用章之贬所以重者,推劾尽文法之过也。
京等之责所以薄者,特旨本明恕之恩也。
幸徙用章内地,则仁恩之施溥矣,用章卒得放还。
又论举边任官同罪非是,曰:「亲民钱谷之吏所以同罪者,责其廉隅也。
用兵之法或使贪愚,岂皆清方之士。
令举者但保明其材武,则翘勇之人皆出而为用也」。
其为提点刑狱,奉诏募河东民为宣毅兵,得二万七千人,调乡民为义勇,得七万二千人,皆教以兵技,不数月,而军律用明,繄公课责之严也。
庆历二年冬,大河冰合,逻者曰:敌骑旦夕径度矣。
朝廷患之,命公护役疏凿,即时通流,边人赖之。
观公之言与其施设,岂特不为者。
然以刻意儒学,不喜外官,颇用此留滞,终老文馆,而中心裕如也。
读书无所择,经史之外,至于五行、星历、占筮、地理、百家之说,世有传者,无不钻凿推求,略习皆通。
藏书万馀卷,犹患不足,月购岁阅,志不少怠。
尝谓翻讨书传,最为乐事,一有会意,如得奇货。
人知其如此,故求怪僻难知之事以穷其学之深浅,公皆推本其自出以示之;
有未见者,累日寻究,至忘寝食,必得而后已。
故当时士大夫多以博洽推之。
雅为陈恭公器重,当国日,尝召至中书谓曰:「上知君有学问,故授以祭酒之任」。
它日被旨,与故翰林王公洙撰《皇祐方域图志》,既成五十卷,上之。
王公奏略曰:「并是掌某讨论辨證,非臣敢冒均其能」。
仁宗面加褒语,再命绘图置便坐,继有金紫缯币之赐。
是后删修《地里新书》、重纂《类篇》、补注《神农本草》、编撰《本草图经》,公皆在其选。
三为开封府国学发解官,所试诗赋论题必择奇奥人不经意者,由是士子望风畏惮,至目为「难题掌公」。
然考覈精审,得人为最多。
将作监丞杨寘,今直集贤院孙觉,皆其所取解头也。
再为殿试编排官,预赐御书「文儒考校」字,即日上诗称谢,优诏奖答。
其著述藏于家者,《文集》二十卷、《晋阳刀笔》六卷、《郡国手鉴》一卷、《周易杂解》十卷。
公为人疏阔,与人言率直无缘饰,初不知者谓为矫伪,久而乃察其诚心无他也。
性至兢慎,居常惴惴,恐若有失。
在朝二十馀年,非疾病惨恤,未尝移告。
当朝趋日,则闻钟声而起,未辨色而立马阙门之侧。
所莅官局,不以閒剧,日必一往,虽祁寒盛暑、大风雪雨,率以为常。
非公事足不历权要门,岁时礼庆则先至,一谒而罢,仆史知指,是日往往不戒而集,其举动有常如此。
奉己廉约,衣服饮食,一如布素时,家无妾媵,躬操几案之事。
人或讥其刻苦,公亦不为改。
平生笃好推命之术,自撰《周易流演遁甲图》一卷,以言人生受天、穷通一出于命,毫发不可逃。
尝推己之见生,演其说为一卷,曰:「年庚寅、月庚辰、日乙酉、时壬午,当《易》之《归妹》,《困》、《震》所谓初、中、末三卦者也。
以世应飞伏、纳甲、五行轨析数推之,卦得二十五少分,三卦合七十五年馀半,禄秩算数休咎尽于是矣」。
梦奠之前,出其书以置枕旁,遂易箦焉。
后序取而视之,虽不尽通其说,然所书乃公中年时手笔,推考始卒,盖不谬焉。
呜呼,可谓信道术而能委顺者耶!
公四娶:周氏、张氏、盛氏、扈氏。
而盛氏,故太保文肃公之女。
扈氏,故翰林蒙之孙女,逮封内黄郡君,先一年而殁。
生五男:世基、世京、并早亡;
世康和州防禦推官
世程,太常寺奉礼郎
世衡,大理评事
七女子:五皆从人而亡,一适殿中丞文彦璋,一适某军节度推官刘翯。
孙十四人,而五已仕。
子孙皆传家学,勤吏事,以持守其门户,积善之庆,于是乎见矣。
公于先人,天禧中进士同年也,而某自皇祐以来,辱在馆阁,接公几研且十馀年,又得与世衡为姻娅,故诸孝嗣以纪述见属,义不得辞。
比葬之日,以斯铭纳诸圹中,盖熙宁元年八月某日甲子也。
其地则汝州乡何延原先茔之次也,其合袝则四夫人之柩也。
其铭曰:
士所以学,贵乎博通。
潜心圣贤,稽求大中。
得其本原,治心养性。
探其枝叶,保躬完行。
有如唐卿,其志于是。
浃洽群言,沈酣众艺。
既仕台阁,亦履通班。
不祈茍进,卒老编研。
人谓之迂,曰「吾所好」。
人讥其陋,曾不改操。
今亡矣夫,馀风可导。
来者不知,斯铭以告。
太子少保元章简公神道碑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二、《苏魏公文集》卷五二、《西湖志》卷二六
国朝登用辅臣,尽循唐旧。
乾德二年太宗皇帝始置参知政事,以贰宰职。
六圣继承,遵守不改。
乾德讫熙宁百馀年间,得人之盛见于国策者七十有六人
或以文学进,或以武功显,或自右枢而叙升,或由夙望而入用,或以台阁久勤而次迁,或以藩州治效而超拜。
卿材国器,相望于庙堂。
从而正宰衡、执邦柄者,常什七八焉。
若乃耆德宿名,体备数器,政事为良吏表,儒学为群彦先,出入藩朝,既劳且旧,有如故太子少保致仕、赠太子少师魏郡元章简公者,几希矣。
公讳字厚之
杭州钱塘人
其先本危氏。
崔琳姓苑》:「危,姬姓也」。
后封于新,世久寖微。
奏汉以来,虽有仕者,未甚显大。
其一支著临川郡南城县,世力农,以财雄乡里。
唐季江淮寇盗充斥,公之曾祖讳仔倡,与其兄全讽鸠合乡人,即所居立壁垒,远近依以为援。
中和五年,破黄巢之党彦章于鲁牙潭,天子以全讽为抚州刺史,仔倡信州刺史
吴王杨渥克定江西抚州,徙江都
信州钱塘,遂易元氏。
生公祖,讳德昭
武肃王称制,用以为相,官至右仆射侍中、晋国公
晋公九子,其八荫补王官。
幼子讳守文,入朝中咸平进士第,官终大理寺丞、知白州,公之考也。
公幼孤,流寓江湖,卓然自立,向学不怠。
九岁谒荆州太守孙公冕,面试三题,以神童荐于朝,贫不克行。
十八,拔开封进士,荐廷试优等,以声病降同学究。
出仕迫于亲养,不遑择禄。
楚州淮阴县主簿
岁恶,蟹蝗害稼。
民户诉灾,转运使按状,以为无损。
公亲履田亩,覈实蠲租,上不能夺。
是岁,楚之四邑,独淮阴民免转徙之患。
乡贡再上,擢乙科,授江陵府观察推官
明道旱灾,江淮荐饥,官发廪米为糜淖,以哺流民。
公职其事,躬自给视,饥病者数万皆得以济。
大尹李康靖公、安抚范文正公上其事,召见,改秘书省著作佐郎
连知吉州永新通州静海二县,或以治剧选,或以干裕荐,并书课闻于朝。
江西转运判官,职罢,愿试繁郡。
天台水溢,城郭漂溺千馀家,被命至台州
至则出公库钱,即民故居作庐舍,令自占,期三岁偿所逋。
又甓其城,闸其门,以捍江涛之患。
自是,水不败城郭。
代还,权三司度支判官
甘陵兵旱之后,道殣相望,庾无见储,责在度支
公为之校耗,登调盈虚,转它州赢给助其乏。
踰年,出为江西转运使,奏除一道民籍丁口钱,贫老者蒙利尤多。
皇祐三年,广源侬蛮寇二广,守漕皆坐失律免官。
朝廷旰食,为择使者,就加公直集贤院,充广东转运使
始隃岭,径趋贼冲,躬相隘险,濒江建水砦数十,缮治诸州城,楼堞戎器,纤悉如法。
上闻,特迁一官。
两浙河北转运二司盐铁副使,擢天章阁待制、知福州
治平初,拜右谏议大夫,以给事中应天府南京留守
河北都转运使,过都陛对,奏陈中外利病。
英宗皇帝面称之曰:「论事者无如待制忠,朕弗忘也」。
神宗即位,进尚书工部侍郎,以待制集贤院学士
是岁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广州
时南方岁凶盗炽,州郡多故,凡五岁中连徙越、荆、郓三州,皆兼一路使职
未至郓,召入翰林学士
公早以文学擅,而久更吏剧,负其夙志。
簿书填委,而未尝辍简编,舍翰墨。
晚遇知己之主,翱翔禁复,得以摅发其蕴。
故制书诏令,纯深温润,切于事理。
至于一篇一咏,往往出人意表,秉笔之士,以此多称美之。
加又抒思精深,长于应猝。
初,景灵宫诸殿落成,须上梁文,诏以属公。
薄暮受命,黎明奏篇上,深赏激,都下竞传诵之。
明年知开封府,满一岁罢,兼侍读学士
未几,权三司使,坐属官遗火焚省舍,落所兼学士
无几何,复职,领群牧使
熙宁八年冬,拜参知政事
公自预政,每进对上前,敷奏详悉,曲尽诚款。
诸公论议或同异,公无所委随,惟正之助。
而谨畏慎密,虽对子弟,未尝及省中语也。
上雅称公文词高妙,近世少儗,足为朝廷光采。
虽在中书,犹欲以辞令诿之。
每蕃夷书诏,必令视草而后遣。
越三岁,告老于上曰:「臣年政七十矣,愿乞残骸归故里」。
前后表请面陈,至踰十数。
上敦谕再三,又遣中人持还其章
他日曰:「闻卿子耆宁,孝谨好学,今使之校书崇文,以留卿二期」。
公惶恐固辞,不获。
既而亲友曰:「上恩如是,非孤臣之福,自兹吾不知税驾之所矣」。
元丰二年春太学虞蕃诏狱,扳公尝以族人伯虎博士孙谔,风祭酒小学教谕,辞逮耆宁名,捕甚遽。
公骇不知所谓,入诉于上曰:「耆宁幼失所恃,未尝跬步去臣左右,父子更相为命二十馀年矣。
仓卒对狱,实虞非意,愿纳臣平生禄职以赎其命,使即讯于家。
事之是非轻重,一切听报」。
上恻然许之。
御史犹胁迫伏辜,又诣府第,以簿急责公。
公不复视,遽取笔答具狱曰:「御史所讯,皆是」。
遂以本官出知亳州
初,狱成,或谓公曰:「伯补职且半年,耆宁未捕前数日方知以白公,是岂有祷也。
又未尝造请,安得私语事?
此一言可以自辨」。
公曰:「吾大臣也,既以告上矣,今若自明,是前言不尽也。
岂有大臣对上言而二三者?
内省无愧,复何辩为」?
卒无一言及之。
至陛辞,上察无它,赐坐,慰劳曰:「亳若非便,易陈、许可乎」?
公谢曰:「既蒙保全不诛,又使择地,其敢自便。
若圣恩不遗,得支郡如颍足矣」。
即命改知颍州,曰:「一岁即召卿」。
仍使服金艾如学士,以宠异之。
明年,加资政殿学士、知青州
诏许入觐,遂留提举中太一宫。
公志欲休老,章又十馀上,告病者数四。
一日,上临讲迩英,特召公面谕曰:「卿志力未衰,尚可备左右,勉为朕留进读」。
对曰:「西夕馀景无几,不幸颠仆而去,或溘死不得归骨先陇,即目不瞑矣」。
上深喜其诚。
至四年,以太子少保致仕。
既辞,上曰:「卿预政,中立不倚,比有间言者,朕自知之。
今既罢去无嫌,可营居京师,且便耆宁仕宦,朕当助卿费」。
公曰:「臣有吴中敝庐,倘可售,即如诏旨」。
特命二子分领鸿庆、洞霄二宫,俾居家就养。
行次畿县,又遣中使赐白金千两,戒以早为还都之行。
其恩意终始隆厚如此。
既至吴,脱略世故,不问家之有无,优游宴乐,吟咏情性,超然若出风尘之外。
后三年,薨于家寝。
讣闻,辍垂拱朝一日,赠太子少师
初,上览遗奏,左右曰:「此表必元某自为者」。
即日驰内侍问诸孤,法赙外特赐百金,戒其家集平生所为文章来上,凡四十卷,藏于秘阁
公生大中祥符己酉,终元丰甲子
天圣丁卯登仕,以元丰辛酉纳禄,起州县,历中外华要而至丞弼
著作佐郎,十三迁至尚书工部侍郎
官制行,换正议大夫,五易封爵,至魏郡
凡九镇藩郡,而兼一路安抚、钤辖者四;
六经使任,而江西河北皆再至。
入朝典领台阁宫观,更践省府总十一职。
所至皆有治效,而闽、广、京兆善绩尤著,至今人犹称道之。
以二品致政,耆老富贵,康宁考终,寿七十六。
在仕五十八年,修絜寡过,保躬全名,善始令终,世鲜其比。
薨之明年某月某日,葬于杭州钱塘县某乡某里,去祖茔几里所。
夫人太原王氏封某郡夫人
蜀郡氏封某郡夫人,并祔公茔。
二子:长即耆宁,今为某官;
次耆弼,某官。
兄弟孝谨承家,孰睦友爱,未尝相离。
出入动息,如公存焉。
二女:一适尚书司封郎中李平一,一早卒。
五孙:延祖、似之早卒,绍京、绍直、绍孝并假承奉郎
公生始孩稚,颖拔不类常儿。
乳保尝负之过佛室,见所谓观音像者,辄喜笑若素所熟。
又指黄卷中《普门品经》,欲持取去,家中止之,则啼号不已,闻者嗟异,以谓宿习之说不妄也。
性至孝,自幼服勤亲侧,不懈晨夕。
太夫人尝寝疾,寖亟,公忧悸不知所为,默祷于天,愿以己代亲所苦,恍然若神示其象,已而遂愈。
洎太夫人弃养,服丧毁瘠,葬祭不踰礼制。
昆弟六人及子孙未有官者,皆用公荫补入仕。
又市良田以赒族人之无禄者,自少长拊存周至,卒无一言。
其孝友敦睦行义如此。
公少历艰苦,周知物情,儒术吏资,盖得之天赋,非勉强所能。
及接物,极和易,与人言,洞然见底里
至临事,则严毅立断,下不能以毫毛欺绐。
江宁摄治府下二邑,戢狡吏,抚疲民,治誉蔼然。
钟山有民妻诉夫夜醉归,道为仇人折足,至家而死。
公默察妻泣,虽泣不悲,遽使归听命。
既去,阴遣吏蹑迹,见与一浮屠笑语,立捕系,一讯而得奸状。
实浮屠私其妻,期是夕会于家,既至,夫寝觉而遽,为所戕,卒寘于法。
横山王氏子恃富不法,尝贼杀不辜,里民目为「王豹子」,莫敢与校。
一日因事追下狱,公数其宿负,榜杀之,邻里亲戚莫不称快。
永新土豪龙聿者,尝诱同里少年周整饮博,以奸整千缗,准其上腴田以偿直。
初犹代耕输谷,岁久遂割占其田。
整母方知博事,讼于县,则母契存焉。
于州、于使者,至挝登闻鼓,皆不能直。
公至,母又以告,公视契,一言以辨其伪。
聿具伏,归整田。
或问公,以何见其伪?
曰:「始视契,日月在母氏印上,是必得母他牍尾印以续伪契」。
问之,果然,一县惊叹,以为神明。
其典州使部,不为赫赫名,察见吏民隐慝,纤悉不差。
然意本在宽情,既得则纵舍,不穷其细故,未尝以文致人罪。
有《谳狱集》十三卷,总五十五事。
观其书,可以知公之所存,皆得于平易忠恕也。
公病世俗靡薄,朋友道丧,尝后己以从众。
故与人交久而益亲,人皆称公长者。
还吴,日与乡闾耆旧相过从,遨游江湖,处布衣野老间,无辨也。
内外扫之日,初无苦疾,无治命,㗳焉顺化,人以为吉履之报焉。
公之薨也,门人某官某状公之行以告于太常考功集议,谥曰章简
其葬也,今资政殿学士龙舒王公铭公之德,纳诸阴堂。
举是二者,可以传不朽矣。
而嗣子犹以为未也,曰:「状藏于官府,铭置于泉涂,见者盖寡。
有碑揭于神道,可以耸来世之观听也」。
予早与公周旋,尤详行实,假之以劖于石。
言念畴昔,音旨如昨,追而叙之,一二可记。
公之在翰林也,予方在朝廷,每训辞之下及应用手笔、碑表、诗歌多得览观,其体制深重,章句清裁,传在人口,皆出新意。
由是知公之文无所不长也。
又尝与公持论前言往行,讲寻源流,或推究天人善败之应,互叩其所属,往往更相推许。
由是知公之学无所不综也。
昔公使南海,当寇钞之馀,经画尤多。
时予邕州从父守英州禦寇,亦与有劳。
尝云:「方寇之去也,东广生聚无不被其毒者,非惟獠贼之遗孽,抑吏卒乘乱剽掠,甚于贼锋,无能摧却者。
洎公之来也,戢兵保民,咸有条画。
饥冻者得其衣食,流冗者复其居处,与夫驱除俘馘之劳,殆不侔也」。
由是知公之恤民弭患之功远矣。
公之得谢也,予方谪麾横海,相遇都下,留连眷眷,几不忍别。
遂媾姻好,至诚悃愊,不以先后改观。
此又知公笃于旧故,虽古人之所谓「久要不忘」者,何以过此,故予尝怀之未始忘也。
因孝嗣勤请,得以详其实告于后人,亦公之雅志也。
铭曰:
元出于危,其原自姬。
始有新邑,世久寖微。
南城之族,力富农资。
逮公曾门,遂显于时。
曾门弟昆,殄平孽部。
临川上饶,析唐符土。
上饶入越,从事伯府。
授氏承家,实生公祖。
宪宪公祖,遂相钱塘
克大厥宗,九子鶱翔。
大理逢辰,词科奋扬。
德厚位卑,再世其彰。
其彰谁,宫保是嗣。
特起江湖,拔出群萃。
孤童,不污下吏。
平津经术,再登上第。
试政州县,惠弱锄强。
上嘉治行,寘彼周行。
庸万世,勤劳四方。
有威有惠,一时之望。
入陟公台,神皇所简。
曰惟汝贤,恨用之晚。
公亦感慨,倾输诚款。
恳辞异数,惧将不免。
讼兴璧水,谮蚳泉。
刊章横逮,朝听惊諠。
上察非意,公终不言。
去位未久,期年复还。
公屡告老,章踰十上。
召对迩英,一一咨访。
诏宠其归,道涂赉饷。
官其二子,使归就养。
公既还吴,丘园是居。
朝昏湖峤,左右琴书。
耆老过从,肴尊宴娱。
安时处顺,冥然化俱。
公葬武陵,反祖旧服。
坟阙崔嵬,江山重复。
过者下车,敬瞻乔木。
诵歌遗德,清风肃穆。
跋金花帖子绫本小录王扶、盛京。)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六、《攻愧集》卷七三
集贤王公金花帖子,其孙鄜州端拱二年太宗朝第三榜者,误也,当以益公所考为正。
尚书宋公名白,时以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知贡举,其同知贡举知制诰李公沆,帖子花押盖二公也。
咸平元年知举四人:杨给事砺、李舍人若拙司谏灏、朱秘丞台符,盛公帖子花押乃此四人也。
太宗至道三年上宾,咸平改元真宗谅闇,遂不廷试,而敕下礼部放榜。
《登科记》亦称省试,故犹得以帖子报中选者,非以不临轩策试而废兹制也。
知举止列祖父,不及三代,糊名复于淳化三年,至是已七年矣。
艺祖一朝进士凡十五举,多者不过三十馀人。
太宗朝取士寖广,至二百馀人。
独孙何一榜放三百五十五人,诸科合千馀人。
后世但骇其多,而不知前两年诏权停贡举,至是集阙下者万人。
太宗既多取之,而后连四年俱有权停之诏。
五年至道三年三月,以大丧不暇及。
至咸平之初,诏以久停贡举,颇滞时才,令礼部据合格人内进士放五十人,诸科百五十人,来岁不得为例。
于是进士孙仅等及高丽所贡并赐及第,此小录所载五十一人是也。
祖宗时贡举之疏数,取士之多寡惟上所命,非若近世之定制也。
钥高曾先祖仍三世登科,中遭兵燬,故书无一存者。
先祖少师元丰末年焦蹈榜丙科,后从年家章氏传当时小录,虽印为大编,而与今制不侔者已十馀条。
又尝见嘉祐二年章卫榜东坡兄弟小录,与焦榜者不殊。
今始见王、盛二家金花帖子及绫本小录,前此真未闻也。
诸公跋语如载知举家讳、私忌等,外若韵脚,明主空一字。
诗限六十字以上成,论限五百字以上成,皆与今小异。
今止书「第一人」,此直书「状元」。
外氏书其母之封五十人,贯开封者三十七人,不应如此之多。
端拱二年有旨,国子监生并须品官子弟,开封府有户贯者充。
岂以此故士子多用开封贯耶?
建州者二人,一曰建宁军,一曰建州,书事不同如此者非一。
祖父俱存者今曰重庆,而第四人张景荣侍下。
父祖未仕者书不仕,三代名下书皇任者,柳河东作《陈京行状》云:「五代祖某,陈宜都王
曾祖某,皇会稽司马。
祖某,皇晋陵郡司功参军
父某,皇右补阙云云」。
或谓书「皇」者,以表其仕于唐也,此又不然,多有称「皇」不仕者。
又或止书见任某官,每一项各空一字,皆与今不同。
此榜止五十人,可以绫书,不知前此孙何一榜三百馀人亦可以绫书耶?
小录之作,近亦屡有轻以意改者。
要知典故所在,前人多有深意,一遵其旧可耳。
吁,又何止此耶!
司谏秘丞各称其官,杨公为翰林学士,而止称给事
李公知制诰,而称舍人,亦因可见前朝之官称云。
杨公开国之初为第一人,李公为乾德四年进士第五人,梁公与其子固俱为大魁,朱公则孙何榜第二人。
主文极天下选,宜乎得人之盛。
继兄何,固为盛事;
刘烨子岳、父温叟是终身不听乐者;
中山刘子仪参政李子渊皆在此榜。
辅国曾祖季兴、祖从诲俱为南平王,盖荆南高氏,辅国之父保寅不知在从诲十五子中为第几人,与继冲俱归本朝者也。
吕蒙休三代俱赠师傅,父龟图,母刘氏,徐国太夫人
文穆公,蒙正之弟也。
王克从为彦超中令之孙,句希吉为中正之子,盛京为文肃公度之弟,乐黄庭父史任职方员外郎,是作《太平寰宇记》者,其任职方宜矣。
李山房谓知名之士几三之一,后生寡陋,不能尽知,姑诵所闻。
一时人物,不亦盛哉!
借摹本于丰宅之有俊,老眼不能细书,令从子溉临写藏于家,仍备书其后而归之。